深度咨询
专家学者纵论新安晚报全媒体战略
来源: 工信局 发布时间: 2021-01-23 16:42:43浏览次数:0

【编者按】    近日,《新安晚报》跨进全媒体时代的消息引起了省内外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认为,面对三网融合的挑战,纸媒向全媒体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安晚报》打造安徽省第一支全媒体采编队伍是一次开拓性的媒体实验,将拉开我省纸媒转型的序幕。    

“《新安晚报》打造全媒体将在安徽省拉开纸媒转型的序幕。”佘文斌坚信,《新安晚报》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变将是一次开拓性的实验,必将在我省传媒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和试点,让受众越来越感受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所带来的便利,也让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李智认为,面对压力,纸媒只有加速向多媒体和全媒体转变,才能最终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佘文斌:一次开拓性的实验    关键在于整合    全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种传播形态,以图、文、声、像等信息表现形式,实现了传播内容的全方位和立体化展示。    

“全媒体绝不是媒介形式的简单拼凑,不是说拥有了报、刊、网、台就是全媒体了。”佘文斌提醒说,全媒体并不是多媒体的联动,全媒体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真正融合,“它们只有形成互动、整合,满足受众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才能最终显现全媒体大于单一媒体的传播效果。”   

 体制需要转型   

 在打造全媒体的过程中,佘文斌认为,技术瓶颈和资金困境不再是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形成新的运作思维和探索新的运作方式,跳出原有单一媒体的运作模式才是你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佘文斌建议《新安晚报》首先要建立面向全媒体的经营和管理体制。“要实现针对受众多元化资讯消费模式的全覆盖目标,需要在机构层面进行整合重组,打破各传统媒体之间的条块分割,在体制上来一个深入转型。”他认为,全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的变化,其价值更在于新闻内容采写方式的变革。    

佘文斌认为,《新安晚报》打造全媒体,致力于发展“消息全采集、受众全覆盖”的传播新模式,已在安徽省拉开了纸媒转型的序幕,是对媒体融合时代变革的深刻把握,“走出了一条新安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将是一次开拓性的实验。”    

佘文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与文化、新媒体发展。    李智:年轻受众带来改变    李智: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机构任策划人,纪录片《温商》导演。    适应年轻受众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接受、并推崇新媒体。“现在不断出现的3G产品,都携带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受众更愿意使用这些更人性化的产品。”李智说,随着“80后”、“90后”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他们的阅读习惯也将影响和改变纸媒。    李智说,新技术的发展将加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而全媒体则是两者融合后的最佳归宿。    

拓展传播方式    

“习惯了传统媒体采编风格和发布制度的采编队伍,如何才能适应全媒体工作的要求?”李智认为,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容易掌握,“关键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平台上去拓展传播方式才是关键。”   

 李智认为,全媒体的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想让信息能量最大化,就得考虑到如何借助最新的传播方式。    

李智建议《新安晚报》立足本土,坚守“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的办报宗旨,积极拓展传播平台,将影响力由省内拓展到省外,“更多的话题可以做更广泛地延伸,让更多受众参与。”   “全媒体已成为新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素。”陈堂发认为,全媒体传播真正满足了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受众获得更及时、多角度、多感官满足的媒体体验。他建议《新安晚报》在打造全媒体过程中,“防止思维固化,全体采编人员都要具备全媒体新闻思维。”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全媒体概念的学者之一,彭兰认为,全媒体不是多种媒介的简单融合,在打造“新安”全媒体过程中,要人人转变思维,重塑全媒体采编流程,“忘记原来的自己,在新产业链条上谋求新的定位”。    

陈堂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权利与规范”“媒介与政府”。    

彭兰:要忘记原来的自己    陈堂发:两条腿用力去领跑    开始集体竞技    彭兰认为,全媒体的训练,并不在于让记者、编辑身兼数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更多的是要让他们形成一种全媒体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面对一个新闻题材时,可以很快地做出判断与选择,规划出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方案,并且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彭兰认为,拥有全媒体技能的记者需要了解自己在一个大的报道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    她举例说,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的记者和编辑像是在进行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个人竞技项目;那么,全媒体时代的记者与编辑,则更像是在参加足球、篮球这样的集体竞技项目。    

再造业务流程    “如果要尽快抢占媒介融合这个新阵地上的制高点,那么,参与全媒体实验的各方就应该忘记原来的自己,真正融为一个新的共同体。要根据新的业务需要,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彭兰说,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都需要做出改变,甚至可能变得面目全非,但只有这样的锻造过程,才能带来新生,才能真正实现媒介融合所要达到的新境界。   

 满足个性需求    

“对于信息生产来说,融合不是终极目标,只是一个环节或一个途径。网络也不是各种媒介产品的最终载体,而是媒介产品的传播渠道。”彭兰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有助于在更大程度上继承传统媒体产品固有形态的优点,适应受众既有的阅读或收听、收视习惯。    

对于未来的传媒发展,彭兰说,受众所习惯的各种传媒样式,例如报纸新闻、电视节目,都还可以存在,但它们所依赖的发行或传播渠道会发生一次根本变革,那就是数字网络将取代现有渠道。“未来,受众更看重的是媒体提供的多元化、细分化、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彭兰认为,传统媒体现在所能做的,只有借助全媒体,思考与谋求新的定位,“结合《新安晚报》现有资源优势,探索合适的全媒体战略模式,将有助于报社尽快找到媒介融合时代的制高点。”    

思维须转变    打造全媒体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突破?陈堂发认为,报网融合、打造全媒体的难点已不再是技术瓶颈和全能型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还是传统媒体操作思维向全媒体思维转变的问题。“不能因为你拥有了硬件装备、实现了报网融合就真正成为全媒体了,关键还是媒体管理层和所有采编人员都要具备全媒体新闻思维,要懂得全媒体的具体操作流程。”陈堂发提醒说,同样的信息源,同样的解读,一样的文字与声画编辑,没有全媒体的新闻操作理念,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移植,“即使所提供的信息是海量的,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两条腿用力    “媒体核心竞争力将更加依赖于采集关乎社会正义与责任的新闻内容。”陈堂发建议,“新安”全媒体应该更加有力地去干预社会生活、关注那些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公共话题。

“真诚地去对待那些被疏远的人们,关注那些受委屈的声音和观点”,陈堂发认为,《新安晚报》经过18年的打拼,已经积攒了很好的百姓口碑,转型后的“新安”全媒体更应该继续这么做下去。   

 他说,《新安晚报》要时刻保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推互抬效应,使内容影响达到最大化,“期待着全媒体形态的《新安晚报》早日成为两条腿用力的国内报业的领跑者。”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分会副会长;承担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结构、功能、效果研究”等重要项目。    

沈正赋: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学术专著《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等。    

“《新安晚报》通过搭建全媒体平台,实现对新闻实时播报、深度解读,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多元化信息需求。”沈正赋建议,“新安”全媒体应继续发挥报纸的品牌效应,有效整合报网资源,加强对社会事件的干预能力,

“彰显社会责任,赢得民心,打造安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媒体。”    

本组稿件由 孙玲 刘倩 本报记者 李阔 采写    

沈正赋:打造最权威全媒体   

 报网避免同质    

在报网融合过程中,对于纸媒来说,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留住读者,继续培养他们对报纸的忠诚度。“如果报纸读者全部或很大一部分都流向网络媒体,那么报纸的生存和发展便会出现危机。”沈正赋说,《新安晚报》在打造全媒体过程中,要注重区分网站和报纸在内容上的差异,“印刷版与网络版、手机版和用户定制版新闻内容都要有所差异,报纸尽量刊发深度报道,报纸稿件的末端要有指向网络版的链接路径。”    

“要在网络上让读者知其然,在报纸上让读者知其所以然。”沈正赋建议,全媒体网站要注重新闻的更新速度,报纸则注重新闻的深度分析。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读者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手机报等方式知道哪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情发生后会怎么样?有没有更多故事和细节?这都需要报纸来进行深度解读。    

坚持社会责任    

作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报,《新安晚报》一直秉承“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的办报宗旨。“这样的办报理念要求记者编辑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对读者、对报道对象、对整个社会,都要抱有强烈的责任感。”沈正赋认为,媒体的社会地位与它的影响力是密切相关的,对同一事件,如果《新安晚报》的报道比其他报纸影响大,甚至直接推动了问题解决,读者自然会认同“新安”的影响力。    

“‘新安’全媒体应继续发挥省内主流媒体的作用,在受众心目中树立高端、权威、责任的形象。”沈正赋说,他相信并期待着“新安”全媒体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最具权威性、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打印】【关闭】 【我要纠错】